“信、達、雅”曾被稱為翻譯的三大目標,但這三個字在當下似乎已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一等獎還是空缺!”已經連續舉辦四屆的CASIO杯翻譯競賽至今尚未發現優秀譯手填補一等獎的空缺,在11月底揭曉的翻譯競賽結果中,英語組和俄語組一等獎依然空缺,翻譯家和評委似乎已對“一等獎空缺”麻木了。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吳洪表示:“不希望明年再空缺了。”
“準確和文采兩者無法平衡,這是這些參加比賽的選手的最大問題。”對于翻譯大賽一等獎繼續空缺的狀況,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黃源深對記者道出了原委,“這不僅是參賽選手的問題,也是整個翻譯界普遍存在的問題。”
速度是追逐利潤的體現
黃源深認為,“翻譯是藝術也是技術,翻譯最重要的任務是準確地把信息傳遞給讀者。”所以在黃源深看來,準確性是翻譯的第一要素。也正是基于這一頗為苛刻的標準,此次大賽的譯文首先需要追求準確性。在目前國內翻譯界流行“編譯”和“自我發揮”的現在,老一輩翻譯家們一再告誡國內出版社和譯者,“準確”是翻譯的先決條件。
此次翻譯大賽英語組的翻譯文章是英國著名作家拉什迪的一篇散文。據介紹,該文翻譯難度頗高,許多典故和用詞都需要花大力氣去查閱詞典和資料才能準確翻譯出來。“有好幾處難點真的需要借助相關資料才能理解和解釋,這也體現了譯者的一個重要態度:認真。”黃源深認為,對于專業譯者,只要花時間認真研究每一個難點,其實都能準確地翻譯出來,關鍵還是態度。但在翻譯出版界,速度就是利潤最大化的體現,外文圖書引進、翻譯和出版不斷加速,而留給譯者細致研究譯文的時間難免被急劇壓縮,隨之而來難免導致譯文準確性的欠缺。
譯者母語掌握能力欠佳
黃源深還遺憾地指出,大部分參賽譯者的外語語感很好,但中文語感不強,母語的掌握能力欠佳,“許多譯文文體整體不統一,忽文忽俗,甚至還夾雜著方言。如果文章翻譯得不漂亮,也只能是接近一等獎水平。”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在幾位俄語翻譯專家看來同樣存在于俄語翻譯之中,而俄語翻譯還面臨著俄語人才短缺的問題,“俄語翻譯人才目前主要集中在北方。”吳洪介紹。而著名俄語文學翻譯家草嬰談到文學翻譯時認為,中國讀者閱讀譯本時能產生和外國讀者相同的感受,這是翻譯的最終目標。
據(ju)介紹,由上(shang)海(hai)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上(shang)海(hai)世紀出版(ban)集團聯合主辦(ban)的第四屆(jie)CASIO杯(bei)翻(fan)譯(yi)競(jing)賽(sai)共吸引了500多位選(xuan)手(shou)參加(jia),美國、新加(jia)坡、加(jia)拿(na)大等海(hai)外翻(fan)譯(yi)選(xuan)手(shou)皆有參加(jia),今年多位獲獎者還(huan)是往屆(jie)的老面(mian)孔。
聲(sheng)明:部分文章和信息轉載自互(hu)聯網,如果有版權沖(chong)突的地方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在(zai)第(di)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