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藍領,這個詞一度成為IT培訓行業的定制目標。但是,仿佛一夜之間,軟件藍領這個概念在IT培訓市場銷聲匿跡了。相反,比軟件藍領更高級的軟件人才正成為IT培訓的主流。前不久,新華電腦學校啟動了“3++國際型軟件人才培養工程”;達內外企培訓IT培訓中心將培訓目標定位在軟件金領。而此前,清華IT教育培訓中心也啟動了“清華IT工程師‘T型人才’培養計劃”。軟件藍領真的不吃香了嗎?
軟件企業六成應是藍領
仔細分析任何一個軟件企業,都需要三類人才:第一類是懂技術、行業知識和管理的軟件高級人才,即“軟件金領”;第二類是系統分析及設計人員,稱為軟件工程師,即“軟件白領”;第三類是能夠熟練編程的技術工人或基礎程序員,即“軟件藍領”。而藍領奇缺不僅是中國軟件行業發展的“軟肋”,同時也是世界軟件業共同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獨立軟件公司微軟,還是印度的軟件業,人才構成都呈金字塔結構。
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我國IT業目前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40萬人。同時,大連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做出的《IT行業發展及相關人才需求》調查報告顯示,我國IT行業薪資高低兩極分化,IT人員的走向會進一步細分。同時,IT行業軟件人才缺口最大,我國軟件人才結構呈橄欖形。《IT行業發展及相關人才需求》表明,成熟的產業從人力資源結構上應該呈金字塔形狀,不僅需要處于頂端的決定產業方向和邊緣領域開拓的人,也需要從事產業日常具體工作的產業工人,因此“軟件藍領”是直接實現價值和創造利潤的主力軍,是軟件企業的主要人員,大約要占到總人數的60%至70%,這些人一般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具有高中或者中專、大專學歷的人,只要經過軟件開發技術的職業培訓就可以勝任,這些人動手能力強,操作熟練,還應具有良好的工程化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按照這份調查報告提供的比例估算,目前我國IT業每年缺少24萬至28萬名軟件藍領。
軟件藍領軟技能要求高
目前,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軟件藍領。這是北京博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鄭潛的觀點。鄭潛總經理告訴筆者,作為基礎軟件工程師,軟件藍領具有一定的核心素質要求:首先是語言能力,軟件藍領一般情況下都以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其次是職業素養,軟件藍領必須在規范的商業軟件開發中認知自己的角色,能夠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共同完成工作;第三是扎實的技術,軟件藍領應該具備相對寬泛的技術能力,能夠適合不同技術平臺的工作。
文思創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Microsoft業務部經理張金戈對筆者說,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其中軟件藍領數量需要最多。對于這些軟件藍領,不僅需要考核技術能力是否達到企業要求,而且還要考核英語溝通交流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同時,還有一點就是人員的穩定性。當前,對軟件藍領的綜合能力要求,除了技術能力外,還需要很強的軟技能。
亞信公司研發經理何文輝則表示,亞信各個部門實行成本核算,人工成本花費都由各部門總監負責。因此,在軟件研發過程中,必須有效控制人工成本,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軟件藍領。總之,企業對于軟件藍領既要求技術全面什么都能做,又希望薪資低。
其實,從這些企業的需求不難看出,盡管軟件藍領需求量大,但是人員的各項素質標準并不低。北京天海宏業國際軟件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魏然告訴筆者,現在企業軟件開發要求不是單純軟件藍領所能達到的。
國內IT行業難分藍領白領
面對軟件藍領缺乏,企業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北京博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鄭潛告訴筆者,企業員工最大的來源還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不過,現在企業50%的新增人員來自社會招聘,畢竟IT行業是流動性最大的行業。從人員學歷構成來看,本科生大約占70%至80%,剩下的都是碩士生。
達內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韓少云認為,在國內IT行業,所謂軟件藍領、軟件白領等稱謂只是一種說法,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就軟件企業而言,沒有做好軟件藍領自然當不好軟件白領。事實上,許多軟件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項目經理幾乎都從事過軟件藍領的工作。當前,軟件企業招聘技術人員還是希望用全才而不是專才。同樣,由于每個學員接受能力不同,并不是IT培訓機構定位什么樣的IT人才需求層面就一定能達到這個層面。比如,從達內外企IT培訓中心畢業的學員中,40%成為軟件程序員,從事軟件藍領的工作;40%成為軟件開發者,從事軟件白領的工作;只有20%處于軟件企業金字塔的頂端。但是,作為培訓機構而言,提供給學員的是一個上升的空間。
智聯招聘網的(de)(de)統(tong)計數據顯示(shi),國內軟(ruan)件(jian)工程師的(de)(de)年薪(xin)在(zai)10萬(wan)元(yuan)左右,而一些編程人(ren)員(yuan)的(de)(de)年薪(xin)卻只有(you)(you)四五萬(wan)元(yuan)。這也(ye)導致了許(xu)多(duo)軟(ruan)件(jian)藍領(ling)(ling)積極尋求(qiu)晉級的(de)(de)機會。韓少云告訴(su)記(ji)者,達內外(wai)企(qi)培訓IT中(zhong)心(xin)的(de)(de)學(xue)(xue)員(yuan)中(zhong),50%是(shi)(shi)(shi)大(da)專學(xue)(xue)歷(li),40%是(shi)(shi)(shi)大(da)學(xue)(xue)學(xue)(xue)歷(li),還有(you)(you)10%是(shi)(shi)(shi)碩士(shi)以上學(xue)(xue)歷(li)。清華大(da)學(xue)(xue)IT教育(yu)培訓中(zhong)心(xin)主任孫元(yuan)凱博士(shi)告訴(su)筆者,我國軟(ruan)件(jian)人(ren)才(cai)比較適合(he)“釘子理論(lun)”,也(ye)就(jiu)(jiu)是(shi)(shi)(shi)對IT人(ren)才(cai)有(you)(you)一個(ge)寬泛的(de)(de)需求(qiu),但是(shi)(shi)(shi)對某一個(ge)技(ji)術有(you)(you)較為系統(tong)而深(shen)入的(de)(de)學(xue)(xue)習(xi),同時在(zai)釘子的(de)(de)尖上加上較多(duo)的(de)(de)實踐經驗。就(jiu)(jiu)IT求(qiu)職者而言,無(wu)論(lun)是(shi)(shi)(shi)藍領(ling)(ling)、白(bai)領(ling)(ling),或是(shi)(shi)(shi)金領(ling)(ling),只要不斷地提升個(ge)人(ren)技(ji)術等綜(zong)合(he)能(neng)力,具備釘子精神,就(jiu)(jiu)會成為企(qi)業之中(zhong)的(de)(de)佼(jiao)佼(jiao)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