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翻譯界迎來了翻譯待業的重大節日“國際翻譯日”。為慶祝這一節日,中國譯協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資深翻譯家表彰活動、“青春中國”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中國翻譯待業國家標準宣貫會議暨首屆全國翻譯公司總經理培訓班會議等。其中首屆全國翻譯公司總經理培訓班會議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關注。據悉,此次培訓班邀請國內50家翻譯公司的負責人,共商翻譯公司參與待業管理、規范翻譯服務市場的良策。
據了解,迄今為止,我國注冊在案的翻譯公司已接近3000家,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約6萬人,另有數十萬人正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
然而,在翻譯公司不斷發展的背后,一系列問題也正在凸顯。中國譯協翻譯服務委員會待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大型翻譯機構寥寥無幾,員工數量不超過50人的中小公司約占翻譯公司總量的80%。領軍者的缺位將導致中國翻譯界在國際翻譯公司“入侵”之際,陷入群龍無首的困局,無法提供與之抗衡的服務與產品。不僅如此,專業譯員的匱乏也制約著不少翻譯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濟南某翻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眾多翻譯公司的主要來自兩大渠道,即科研院所的在職員工與外貿公司具有一定翻譯經驗的員工,而專業的翻譯人才稀少,也導致翻譯機構的服務質量普遍不高,業務難以擴大。
顯而易見,翻譯機構必須努力突破自身面臨的瓶頸,方能充分發揮其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知名的翻譯機構已積極采取行動,努力“求解”。
北京某翻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向記者表示,目前,獨立的翻譯專業學歷教育剛剛起步,無法滿足翻譯市場對人才的旺盛需求。因此,翻譯公司應在翻譯人才的職業教育領域積極發揮作用。據悉,自2003年至今,該公司已連續舉辦多期全國翻譯考試培訓班,參加培訓的譯員超過300人。2004年該公司還與北京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翻譯系列教材。此外,還通過舉辦翻譯講座、建立翻譯術語庫等多種幫助譯員不斷提升翻譯能力。
如果說翻譯人才的培養需假以時日,那么面對國際翻譯公司的進逼,打造中國翻譯界的“翻譯航母”就顯得尤為迫切了。對此,該公司總經理向記者建議,國內的翻譯機構有必要整合翻譯資源與譯員資源,建立高品質的翻譯隊伍。
有(you)專家指出,在中小機構建立同(tong)盟的(de)同(tong)時(shi),大型翻(fan)譯(yi)公司也可通過組建以(yi)自身為旗艦的(de)“聯合艦隊(dui)”的(de)形式壯大翻(fan)譯(yi)隊(dui)伍實力。專家建議,翻(fan)譯(yi)機構各(ge)有(you)所長,大型翻(fan)譯(yi)公司在接到(dao)自身并不擅長的(de)海(hai)外(wai)翻(fan)譯(yi)項(xiang)目時(shi),可將(jiang)業務轉交給其他具備翻(fan)譯(yi)資質的(de)中小公司,并收取合理的(de)費用。這種做法不僅有(you)利于(yu)實現翻(fan)譯(yi)機構的(de)優勢互補,而且有(you)助(zhu)于(yu)小型翻(fan)譯(yi)機構迅速(su)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