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英文名翻譯標準出臺
記著從主辦方之一——傳神公司獲悉,在第一季翻譯活動中誕生的全聚德、吳裕泰、同仁堂、瑞蚨祥、榮寶齋、王致和這6家北京老字號的新英文譯名獲得了老字號企業的一致認可,這些“新洋名”被制成金字招牌,于3月正式啟用。歷時近半年的“迎奧運——傳神詮釋老字號”公益翻譯活動正式進入第二季。
據介紹,第一季翻譯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萬份翻譯作品,每家老字號企業所征集到的翻譯作品均在3萬份以上。其中近20%來自海外,特別是華人聚集較多的加拿大、美國及東南亞地區。一位旅居加拿大數十年的崔老先生表示,當地全聚德的英文名是“CHINA QUANJUDE”,而外國人無法準確地發出“QUAN”這個音節,因此征集新洋名十分必要。
經過初評和復評的嚴格篩選,每個老字號名稱均有6條翻譯作品進入終評。在優秀被選作品的基礎上,主辦方不僅擬定了同意的老字號名稱翻譯標準,而且經修改后確立了6家老字號企業的“新洋名”。例如全聚德的英文名為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
本次活動的評審專家之一、中科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李亞舒教授告訴記者:“評審專家組成員包括語言學家、翻譯學家、民俗學家等社會各界人士,經過對入選作品的評審、修改以及反復商討,最終確立了老字號招牌的三大翻譯標準——‘老字號企業名稱拼音+產品特性+起始年代’‘老字號企業名稱拼音+經營產品+起始年代’。這三大標準不但保持了老字號原有的品牌,推介了產品,同時以公元紀年的標志突出了老字號悠久的歷史,也符合國際上老品牌推廣的慣例。”
李教授表示,在25萬余份作品中,佳作僅占10%,很多譯文的共同缺陷在于未能體現出老字號的文化底蘊,對店名只做出了解釋性的翻譯。老字號的翻譯不僅須保持中國傳統文化,也要遵循外國人的習慣思維,因此具有相當的難度。不過,其中也不乏令專家眼前一亮的作品。例如有一條全聚德的英文譯名是“Beijing QJD Grill Duck”,簡潔、順暢,也較準確體現了全聚德品牌以及所包含的傳統歷史文化底蘊。“首先,Beijing突顯了全聚德的地域文化;‘Q、J、D’拼音首字母突出了其品牌;‘Grill’則點明了烤鴨的制作方法。但由于這一譯文的具體選詞仍需修改,故未被采用。”李教授解釋道。
據了解,剛剛誕生的老字號“新洋名”獲得了這六家老字號企業的一致認可。
北京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炳豐表示,“老字號”是中國經濟實體中最具有商業文化內涵、最具有品牌競爭力的杰出代表。然而,如何將中華老字號的企業精神、理念以及宣傳語準確、傳神地翻譯出來,一直是困擾老字號企業多年的難題。時值北京奧運會這一千載難逢的商機,新英文譯名將作為老字號的無形資產,助力老字號企業突破語言障礙,走出國門,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華老字號及中國傳統文化。
已公布的六家老字號英文譯名:
全聚德——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
同仁堂——Tongrentang Chinese Medicine——Since 1669
吳裕泰——Wuyutai Tea Shop——Since 1887
瑞蚨祥——Ruifuxiang Silk——Since 1862
榮寶齋——Rongbaozhai Art Gallery——Since 1672
王致和——Wangzhihe Guormet Food——Since 1669
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轉載自互聯網,如果有版權沖突的地方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